電腦刺繡原理與流程詳解
文章出處:電腦繡花打版
責任編輯:東莞市源欣刺繡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2025-05-15
電腦刺繡是一種將數字化設計通過自動化刺繡機繡制到織物上的技術,結合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機電控制技術。以下是其核心原理與詳細流程的解析:
一、電腦刺繡的核心原理
數字化設計轉換
刺繡圖案通過專業軟件(如Wilcom、田島等)轉化為針跡文件(DST、PES等格式),包含以下信息:
針跡類型(平針、榻榻米、E字繡等)
走針順序與方向
換色點、跳線指令
線張力與速度參數
機電協同控制
X-Y軸移動:步進電機驅動繡框按設計路徑精準移動面料。
針桿驅動:主軸電機控制針頭上下運動,與旋梭配合形成鎖式線跡。
換色系統:自動切換不同顏色的繡線(多針頭機型可支持15色以上)。
同步協調
針頭下落與繡框移動需嚴格同步,避免斷針或斷線(通過編碼器實時反饋位置)。
二、完整工作流程
1. 設計階段
矢量圖轉刺繡文件
普通圖像需經軟件處理,生成適合刺繡的路徑(考慮針跡密度、重疊避免等)。
關鍵參數設置:
針距(通常0.1-1.2mm,密度越高耗時越長)
下針角度(影響紋理效果,如45°斜紋更自然)
補償值(針對彈性面料預留收縮余量)。
2. 機器準備
面料固定:
使用水溶膜(立體繡)或硅膠框穩定薄織物。
張力需均勻,避免刺繡后起皺。
底線與面線調整:
張力測試通過試繡小樣完成(常見問題:底線過緊導致背面浮線)。
3. 刺繡執行
分層刺繡:
先繡底層填充(榻榻米針),再繡輪廓(平針)。
特殊效果(如3D泡棉繡)需中途暫停手動添加材料。
實時監控:
斷線傳感器自動停機,多數機型支持斷點續繡。
4. 后處理
剪線頭:自動剪線或手動修剪(高精度圖案需用鑷子處理)。
穩定劑去除:水溶穩定劑需溫水浸泡,熱熔膠膜通過熨燙剝離。
三、關鍵技術難點
針跡優化算法
復雜曲線需拆分為短直線段(如圓弧的弦高誤差控制)。
避免針跡堆積(轉角處自動減速)。
面料適應性
彈性面料:使用彈性底線+減少針距。
高密度織物(如牛仔):需鈦涂層針頭防止過熱斷針。
色彩管理
繡線色號與設計圖的RGB值需匹配(如Madeira色卡庫含上千種顏色)。
四、常見問題與解決
跳線問題:檢查旋梭鉤線時機(標準為針上升1.5mm時鉤線)。
斷線頻繁:更換機針(通常DB×K5型號適用于普通面料)。
圖案變形:檢查繡框夾持力是否不足(硅膠防滑墊可改善)。
五、行業應用擴展
高精度領域:手術縫合標記(誤差<0.3mm,使用醫用級滌綸線)。
個性化定制:結合AI生成圖案(如DeepEmbroidery算法自動優化針跡路徑)。
通過理解這些原理與細節,可顯著提升刺繡效率與成品質量。實際操作中需根據機器型號(如Barudan vs. 兄弟)調整參數,建議定期校準主軸同步帶張力。